※ ※ 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暨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全 ※ ※ 文化部中国乡协主管的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及《华夏丹青》杂志社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艺术评论 >

浅谈李瑞峰老师作品——一纸融万象,古意画山水

时间: 2018-04-26 17:27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一、许久没有这样看画看到忘我。数十幅山水画,一幅一幅看过去,如同纵横于千里江山:崇山峻岭、江河瀑布、小桥流水、茅屋村舍、鱼舟飞雁、人物田园……

 

“心中有感情画人物,心中有格局画山水。”与朋友聊画时,常听朋友这样说。

 

或者是因为距离的缘故,我在北京,李瑞峰先生在河南,从不曾与李瑞峰先生聊过艺术,甚至不曾聊过他的创作。及至李瑞峰先生将他的作品用电子邮箱传递过来,数十幅山水一一在我面前展开来时,我才知道,其实我已无需与眼前这些画卷的主人聊些什么了。李瑞峰先生胸藏的气象、格局,对于艺术的感觉,已然蕴涵于眼前这数十幅山水画卷之中。

 

作品,是一个人通向世界的名片。

 

欣赏中国传统水墨,如同寒天里烹茶,是需要慢慢的,不疾不徐;还需要一室静寂。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声。”

 

那静寂之中隐隐的松风,由眼前的画卷中漫卷而来:山风从古树中斜穿而过,涧上流水,仿佛泠泠七弦,弦声悠长辽远,烟波浩淼、舟楫悠然……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我在李瑞峰先生的画境中读到了唐 柳宗元的诗。

 

诗情画意——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卷总是与诗不可分割。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衣人。”

 

随口吟来一首古诗,都可以放置在李瑞峰先生的画卷中;轻轻展开李瑞峰先生的一幅山水画卷,卷中的每一点、每一线,无不呈现着诗的韵律。

我无法把李瑞峰先生的数十幅山水画卷拆分开来一一解读。李瑞峰先生的数十幅画卷,无疑就是一幅无法切割开来的浩浩山水长卷。万籁寂静之时,寻一处幽室,将长卷徐徐展开:眼前的山,或平缓、或雄伟壮阔,无不造型严谨准确,苍劲古拙的笔法,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将峰峦的浑厚、雄强、壮美,抒于极致。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渭之平远”——

 

李瑞峰先生的山水长卷,似在诠释郭熙的“三远”之说。而其山水云烟变幻,幽涧清荫,寒泉崖石,舟楫人行,藉用厚重的石青石绿,点画晕染。

 

山峦映带,水天苍茫,以诗为画,意象远逸,禅意澄明;远山、近树、村舍、流水、烟波,深远壮阔,真可谓是层峦叠嶂、沟壑深远、径路隐显、万千气象,移瞬息于千年、托方寸于万里,渺然有千里江山之势。

在李瑞峰先生的“千里江山”画卷中,信步移来都是高山流水、星光月影、淡雾轻绕,真有一种静心畅游万里,从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身置其中,只想约上一二好友,或是泊舟溪边,或是停驻于山中茅庐,趿一壶山泉烹茶,聆听山音、水音、鸟音、虫音、树音、云音,感受遥远的岁月深处,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那份情义;感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天地之间一尘不染,万籁无声的寂静。 

二、以山为德、以水为性、以诗为情,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也是中国文人“天人合一”的哲学修为。因此,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便成了中国文人最为醇厚的情怀写意。

 

寄情寓意、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合于天造、厌于人意,方能抵达心中向往的意境。

 

意境,则又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唯有情感才是艺术的“终极”意义。这种意义乃是由笔墨累积而成。点线之间,不仅关乎画家美的审定,更是关乎画家内在的自我。

 

王维曾说《山水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明代莫士龙在《画说》中说:“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

 

“孤烟出深竹,道侣正焚香。鸣磬爱山静,步虚宜夜凉。仍同象帝庙,更上紫霞冈。霁月悬琪树,明星映碧堂。”

 

“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主人卧磻石,心耳涤清晖。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云栋彩虹宿,药圃蝴蝶飞。恶嚣慕嘉遁,几夜瞻少微。相见竟何说,忘情同息机。”

 

唐钱起冥的两首云台山古诗,得以让我从中寻觅到了李瑞峰先生山水画卷的踪迹。

 

“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李瑞峰先生的山水意境,正是得之于相伴他生长的云台山。

 

从嵯峨的峰峦而至野水孤舟,从茂密的树丛而至烟波村舍,无一不透视出李瑞峰先生从空明的角度视物,再以空灵的清旷手法呈现,大实状摹写大虚,大虚状摹写大实,诗意的深致,诗外画意的韵致,皆在勾、勒、皴、擦、点、染、烘中延伸开来。笔墨悠远而深长,浩阔而精微,呈现了一派气韵古意、清淡孤洁、烟青云旷、净心顿明的空浩之境。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中国传统山水画追求的正是韦应物所说的那种荒寒”境界。也只有在幽冷中,人们才能体会“冷香飞上诗句”的妙处。

 

 三、“一见即佳,渐看渐倦:此能品也。一见平平,渐看渐佳:此妙品也。初若艰涩格格不入,久而渐领,愈久而愈爱:此神品也,逸品也。傅雷在《观画答客问》中如是说。

 

能品、妙品、神品、逸品,我不想给李瑞峰先生的山水画卷定位。我只想金农借用金农的一句画语,用来评价李瑞峰先生的山水画卷:“动笔则青山如笑,写意则秋月堪夸;片笺寸楮,有长春之竹;临池染翰,多不谢之花。”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会员章程 | 组织机构 | 法律声明
  主管主办: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  中国领导干部网书画研究院  www.gbshy.com
Copyright©2008-2009 37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13019341号-1